音乐电影电视文娱头条每日播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一席龙门 妙曲生花——音乐人林权宏的“衣湿人生”​

胡利波

去年7月,北河三音乐旗下世界音乐又添一员奇兵——中国颇具代表性的方言民谣乐队——“衣湿”乐队正式加盟。在队长林权宏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努力,衣湿乐队以地道川渝方言进行音乐创作,扩展了中国民谣世界的新版图。

衣湿乐队创立于2010年,由当时还是教师的林权宏和做兽医的游淼发起,二人将职业名称相加,取其谐音,成为后来的衣湿乐队。衣湿乐队以民谣音乐为基底,坚持宜宾方言创作,以小城青年的独特视角诠释着人间的喜怒哀乐,把街头巷尾的故事编撰在“衣湿”小调之中。作为创始人兼队长的林权宏,是衣湿乐队的音乐制作人兼主吉他手。对于一首广受好评的歌曲而言,词曲创作、录制混音以及后期制作,从来都是缺一不可,而音乐制作人作为这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音乐作品最终呈现形式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他们需要具备极高的创造力,将音乐创意转化为实际的音乐作品;他们需要了解音乐风格和趋势,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探索,以保持音乐作品的新鲜感和创造性。此外,制作人还需要具备丰富的音乐技术知识和经验,能够熟练地应用各种音乐软件和硬件设备,以实现音乐作品的制作和后期处理。由此可见,林权宏在衣湿乐队的整体音乐风格把控和作品质量保证中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自明。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林权宏所带领的衣湿乐队,那个词会是“有趣”。由乐队改编作品集结成册的《宜宾夜市土摇金曲》系列1-3曾经轰动独立音乐圈,而一本正经的玩笑背后,是林权宏和乐队成员独具匠心的美学思考,以及他们深厚的音乐功底。从社会乱象、邻里日常,唱到男欢女爱、时代乡愁,他们将一切或大或小的人类情感包裹在潮湿温热的小城场景中,以“用宜宾话唱一切”的音乐和生活态度唱游人间。在而后的几年,衣湿乐队用精心雕琢的原创作品,将方言音乐的版图逐渐扩大:从怪力乱神、天马行空的《神怪辞典》到乡愁浓郁、内敛温暖的《流杯池》,再到将川江号子、民歌、童谣与摇滚、雷鬼、Blues、Funk甚至说唱元素巧妙熔于一炉的《龙门阵》,不难看到衣湿乐队在方言音乐创作上的野心。

《龙门阵》是衣湿乐队在2018年发行的全新专辑,谈及这张专辑的创作理念,林权宏这样说道:“我们在这次大摆的《龙门阵》中,收录了许多流落街角的传统歌谣,我们将《打铁谣》、《螃蟹歌》、《龙门阵》、《弹棉花》等取自民间的童谣山歌进行改编,打破了固有的民歌、摇滚乐和流行乐的界限,用极富想象力的音乐元素让这些耳熟能详的歌谣重获新生。此外,还创作了《落雨天》、《把把烧》等新民谣,用正宗的宜宾话,创造出丰满独特的听感享受,一种最巴适的宜宾味道。《龙门阵》较衣湿乐队以往的专辑,首次引入了Hip-hop元素,此外之前的《神怪辞典》、《流杯池》中,都以中慢速的长篇幅歌曲居多,这次的作品精简轻快,总体来说是一张很欢快的专辑。《龙门阵》里除了惯有的民族音乐,还融入了Blues、Funky、Raggae、Hip-hop、古典吉他、老摇滚甚至是后摇等各种不同的流派元素。正如巴蜀人民一定要用‘摆’字来突显‘龙门阵’之气势,热热闹闹,包罗万象。”

林权宏以及衣湿乐队对音乐的探索不止于此,今年,乐队首次跨界影视配乐制作,为国产悬疑系列短片《不思异 电台》中的《寻隐者不遇》一集创作配乐,林权宏在音乐编曲中,再次化繁为简,以琵琶、木吉他等乐器营造除古朴淡雅的氛围,音乐不疾不徐,层层推进,将悬疑气氛恰到好处地铺陈开来。就在今年4月,乐队也凭借此配乐入围了独立制片人电影节(IndieX Film Fest)最佳原创配乐(Best Original Score)奖,真正让自己的音乐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自古以来,无论是诗情画意,还是宫商角徵羽,以小见大的艺术创作屡见不鲜。当“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的匠心之本散落于广袤的中华大地,那些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艺术创作,便宽于用意,尺幅万里。衣湿乐队通过用心解构地方文化配以队长林权宏的重新编曲,逐渐形成具有“衣湿特色”的新民谣风格。他们坚持做内心的“川话民谣”,用最生动的民间语言讲述一份深深根植于血液中的怀乡之情,被粉丝亲切地称为“四川新文化传承人”。

希望这支朴素而精致,严肃且活泼的乐队,在林权宏的带领下,以它不断发酵增长的音乐才华发掘方言音乐的巨大能量,经由时间的打磨与沉淀,将西南传统的古乐风情与现代音乐相融合,引领中国民谣走向世界,在更广阔的舞台演绎川蜀之音。

Copyright © 2018-2020 版权所有 全球音乐网 备案号: 服务邮箱: